北京西部乡村坚持垃圾分类12年
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7日通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如何落实成为人们下一步关注的热点。 在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区王平镇,人们自觉分类垃圾已坚持了12年。在这里,家家户户不仅将垃圾分成四类,在公共区域设置了垃圾收集容器,镇上还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在村民眼中,参与垃圾分类最重要的标志是:每天早上递到手里的“一张小票”。 每天早上7点多,村里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上门收垃圾,并检查垃圾分类情况——投放正确的住户可获得一张小票,上面印着“垃圾分类合格”。上午9点,全镇16个行政村、4个社区的垃圾集中送到镇环保中心。 65岁的王平镇东马各庄村村民李玉琴说:“2007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村里开始垃圾分类。一开始大家嫌麻烦,后来发现实惠多。”在她家窗根下,摆放着一排大白菜,旁边有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上面分别写着“厨余、有害、可回收、其他”。 垃圾分类是绿色生活方式的革命。如何从无到有,让人们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东马各庄村支部书记刘文明说,养成文明习惯并不简单,要督促引导、奖惩结合、坚持不懈。村民每月攒够10张以上“小票”,可以每张0.5元的价格兑换奖励金;对分类不合格次数多的村民,会进行重点教育。按照年度考核结果,奖励优秀村居1.5万元至2万元,奖励村干部及保洁员5000元。 王平镇镇长刘甫通说,要鼓励市场化运作,提高专业化水平。在镇环保中心,配备了密闭式清洁站、再生资源处理中心等设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垃圾清运队伍,确保垃圾规范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后,供村民免费取用;其他垃圾转运至门头沟鲁家山垃圾处理厂;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由专业公司处理。 王平镇地处山区,永定河穿流而过,人们养成“垃圾不落地”的垃圾分类生活习惯以来,乡间小道、房前屋后都干干净净,带动了村民的旅游增收,形成良性循环。 据了解,门头沟区是全国首批百个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也是北京市农村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区。2019年,门头沟区编制了《门头沟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导则》,今年农村地区9个镇、178个村将实现垃圾分类的“全覆盖”。(赵琬微)
- 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硬2019-12-09
- 保护天然林,唱响林之赞歌2019-12-09
- 村官养成记2019-12-09
-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2019-12-09
- 创对业 找对工作 一生受2019-12-09
- 美丽中国环保行系列活动之2019-12-09
- “茶花仙子”的“鸡”遇2019-12-09
- 江苏开展旺季邮政业生态环2019-12-08
- 省督察组到我县督导生态环2019-12-08
- 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硬2019-12-09
- 保护天然林,唱响林之赞歌2019-12-09
- 村官养成记2019-12-09
-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2019-12-09
- 创对业 找对工作 一生受2019-12-09
- 美丽中国环保行系列活动之2019-12-09
- “茶花仙子”的“鸡”遇2019-12-09
- 江苏开展旺季邮政业生态环2019-12-08
- 省督察组到我县督导生态环2019-12-08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2019-12-06
- 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从都2019-12-04
- 李克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2019-12-02
- 相关水域打击电鱼专项执法2019-11-30
- 习近平同苏里南总统鲍特瑟2019-11-29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2019-11-27
- 十一长假结束,国内旅游再2019-11-26
- 人人关注环保,还地球碧水2019-11-26
- 第三届中日环境高级别圆桌2019-11-26